在講“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間及所得稅計算方法”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什么是所得稅匯算清繳?
根據稅法規定,所得稅按月申報、季度預繳、年度匯算清繳,匯算清繳期間,確定應補或應退稅額,結清稅款的行為。
企業所得稅清繳匯算時間
納稅人應當自納稅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進行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稅稅款。
納稅人12月份或者第四季度的企業所得稅預繳納稅申報,應在納稅年度終了后15日內完成,預繳申報后再進行當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納稅人在年度中間發生解散、破產、撤銷等終止生產經營情形,需進行企業所得稅清算的,應在清算前報告主管稅務機關,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進行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稅款;納稅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終止納稅義務的,應當自停止生產、經營之日起6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5月31日前,納稅人如發現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有誤的,可以進行更正申報,涉及補繳稅款的不加收滯納金。
5月31日后,納稅人如發現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有誤的,可以進行補充申報,涉及補繳稅款的,應自6月1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解釋指出,所得稅費用由兩部分內容構成:一是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當期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二是暫時性差異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遞延所得稅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應用指南規定,企業在計算確定當期所得稅(即當期應交所得稅)以及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的基礎上,應將兩者之和確認為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或事項的所得稅影響。即有:
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收益)
一、當期應交所得稅
當期應交所得稅是指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當期應繳納的所得稅金額。存在稅會差異的,應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考慮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按照稅法的規定要求進行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然后按照適用稅率計算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稅。
二、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資產,核算企業在未來期間可以遞減的所得稅,屬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由資產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和負債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產生。
遞延所得稅負債,核算企業在未來期間應繳納的所得稅,屬于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由資產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和負債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產生。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不構成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的兩種情況:①直接計入當期所有者權益引起的遞延所得稅;②企業合并引起的遞延所得稅,影響合并中產生的商譽或是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不影響所得稅費用。
三、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
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以上就是快法務為大家整理的2016企業所得稅匯算時間及所得稅計算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另外,快法務也有“所得稅匯算清繳”相關產品,價格透明合理,服務質量也是得到了用戶100%的好評。
來源:快法務,版權聲明:轉載此文請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請附上出處(轉載自快法務)及本頁鏈接。未按照規范轉載者,快法務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