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外資的資金和技術,我們熱情地張開雙臂,歡迎外資和我們進行合作,我們以市場去換取外資的技術和資金。通過國內著名商標進入中國市場,外資企業深諳此道,但是外資并不愿意做大國內品牌,他們一心想著在中國推廣他們自己的品牌,這當然是國內企業所不愿意的,于是外方為我們預設了知識產權陷阱,讓我們不得不就范,就像娃哈哈這么著名企業,宗慶后這么精明的企業家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誤。
1.不平等條約策略
利用中方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并購協議中不平等地約定合資企業必須使用外方商標,完全排擠中方商標的使用。將中方的知名商標以高價折股,合資后對中方商標然后棄之不用。如在1994年1月18日震動中國飲料業的百事可樂與天府可樂在重慶“聯姻”,曾一度被作為國宴飲品,被民眾視為民族飲料象征的天府可樂從此在市場上銷聲匿跡。為此香港的一家雜志還發表評論稱百事在中國攻克了一塊最難攻克的堡壘,中國軟飲料業的半壁河山已被洋人占去。
2.股權控制策略
外方表面同意,合資企業在經營期限內對雙方商標都可使用。但在實際經營中,外方卻利用控股地位將中方商標閑置,使用自己的商標,并利用合資企業的資金為自己的商標大作宣傳。合營期限一旦屆滿,原中方著名商標由于不使用而在市場上為人所淡忘,而中方對外方商標無權繼續使用,外方在此時便會提出可繼續使用其商標,但須支付高額許可使用費的要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外資總是想法設法達到控股地位。
3.自然淘汰策略
在并購協議約定雙方的商標都可使用,但同時限定主產品、新產品用外方的商標,老產品用中方原有的商標,然后外方通過產品的升級換代逐步將原中方的名牌淘汰出市場,達到在商標權上完全控制中國的國內市場的目的。如在洗衣粉行業,上海的白貓、廣東的高富力合資后,外方利用我國名牌廠家的生產能力和銷售渠道,推銷他們高價的碧浪、汰漬,而把我們的產品打入冷宮。又如廣州肥皂廠的潔花牌香皂與美方合資后,很快被海飛絲、潘婷取而代之。
4.冷凍策略
在1994年上海牙膏廠與聯合利華合資之前,“美加凈”牙膏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年銷量達到了6000萬支,產品的出口量全國第一,但當它被折價1200萬元投入合資企業后,立刻被打入冷宮,代之而起的是露美莊臣,到1997年,聯合利華停止在各種媒體上投放美加凈的廣告,但在同時又在潔諾的廣告上不遺余力的大量投入。
5.全面收購策略
外資通過全面收購國內被國人所熟悉的并有良好市場效應的品牌企業,達到迅速搶灘中國市場的目的。2004年2月德高漢高公司與上海輕工控股集團達成協議,全資收購“熊貓”品牌,成為熊貓品牌的新所有人,而原所有人上海輕工控股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海文集團將不得使用熊貓品牌標志,漢高收購在中國擁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的熊貓牌粘膠最終目的也即是能夠更快地搶占中國市場。
還有很多的陷阱,我們無法一一去羅列,對于這些陷阱我們要高度引起重視,一定要聘請高水平的知識產權專業律師進行籌劃。
作為國內領先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快法務無論是專業還是服務都領跑行業,贏得了市場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口碑用戶,目前累計已有數萬成功案例,想要辦理知識產權業務,詳情可以登錄快法務或致電400-8646-001咨詢。快法務將為大家提供專業、細致、合理的個性定制方案、幫大家最大限度的節省申報時間、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實現一對一金牌服務。
來源:快法務,版權聲明:轉載此文請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請附上出處(轉載自快法務)及本頁鏈接。未按照規范轉載者,快法務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