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麥當勞在中國市場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只是麥當勞在亞洲主要市場引進戰略投資者的一個部分。麥當勞此舉意在加大對未來發展的投資力度。
據麥當勞全球披露,其計劃在亞洲高增長市場引入戰略投資者,市場涉及中國大陸、香港和韓國。最終被確認的投資者將會獲得麥當勞中國業務20年的特許經營權。
20年,華濱集團飲料業板塊只做紅牛這一個品牌
筆者查詢相關公開資料發現:紅牛品牌創始于1962年,其發明人和品牌擁有方是泰國TC制藥公司。1984年,奧地利人馬特希茨將紅牛品牌引入歐洲。按照當時的合同,馬特希茨和太高TC各持有奧地利紅牛49%的股權,剩下2%歸TC制藥廠創始人的兒子所有,泰方實際控制奧地利紅牛51%的股權。
1995年,泰國商人嚴彬旗下的華彬集團通過商標授權經營的方式將紅牛品牌引入中國,打造“中國紅牛”。并將該品牌發展成為中國消費者熟知的功能飲料品牌。有消息稱,其商標授權經營年限為20年。值得注意的是,從1995年到2014年之,華彬集團在飲料業板塊只有紅牛一個品牌。
現在,為何要競購麥當勞經營許可權?
有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人士認為:近年來華彬集團加大力度引入國際快消品品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華彬業績貢獻比較大的紅牛,目前正面臨著商標授權到期的窘境。在局面還沒明朗的背景下,華彬集團需要提前為未來做布局。
同時,對于此次華彬集團參與競購麥當勞中國的經營權,華彬此舉似乎要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危險,避免出現王老吉和加多寶品牌爭奪戰的危機。
自從紅牛商標授權出現不穩定局面,華彬集團品牌在國際快消品市場上動作頻頻。2014年7月,華彬用1.65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唯他可可25%的股權,同年9月推出了唯他可可椰子水產品。去年4月,華彬集團還從德國引入了兒童飲料果倍爽。而在不久前華彬還拿下了挪威瓶裝水制造商VOSS的中國生產經營權。
在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盛行的今天,保護創新和知識產權,是中國企業自身發展的關鍵。
有遠見的企業就應加大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力度,盡早做好知識產權布局,尤其是在企業所處的行業細分領域,不然就連蘋果公司都會對“商標被印在錢包的無奈”都無計可施。知識產權是企業必須跨越的一個門檻。
你的品牌增加“防御裝備”了嗎?點此<<快速通道>>get新技能,開啟知產新征程!
來源:快法務,版權聲明:轉載此文請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請附上出處(轉載自快法務)及本頁鏈接。未按照規范轉載者,快法務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