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技術維度:發明人產生了技術,決定了專利質量的技術維度。在技術產生之后,專利質量的技術維度就已經被決定了。專利無論寫得怎么好,專利價值都不可能超過一開始被限定的技術本身的價值。
第二階段文本質量:發明人將該技術表達給專利代理人,由專利代理人撰寫完成專利,再由專利局的審查員進行審核。這一階段決定了專利的文本質量。當專利撰寫完成之后,專利的文本質量已經被固定了,文本質量涉及到一些程序問題和法律問題(比如超范圍、不清楚、不支持、必要技術特征、期限和費用等),但都是一些細枝末節,對發明人來說不值一提,這些是專利代理人應該掌握的職業技能。
第三階段競爭維度:產生糾紛時法官判斷保護范圍,或者許可談判時對方專利負責人會衡量專利質量。沒質量就不給錢,有質量就不得不多給錢。這一階段體現了專利質量的競爭維度。關于競爭維度,就是在法院打官司能不能贏。這個時候,專利的保護范圍并不是以專利文本所要求的權利要求為準,實際上是以法官加上了個人主觀判斷之后的判決書為準。專利質量的責任主體,除了發明人、專利代理人和專利審查員之外,還有法官。這就是告訴我們說,寫專利只考慮審查員的態度還不夠,還必須考慮到法官會如何理解這篇專利。無論如何天花亂墜、嚴密謹慎的專利,法官不認可,一切都白扯。
這三個階段的動作,共同決定了專利質量。但實際上,專利授權之后,專利質量就已經無法改變了。第三階段只是專利質量的衡量階段,真正決定專利質量的是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第二階段專利代理費不會太高的原因,因為質量反饋時間太長了,常常要兩三年以后,甚至永遠沒有反饋。只有10%不到的專利,會進入到第三階段,90%的專利終止于第二階段。這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90%的只需要“名”,不需要“利”的專利。
專利問題無小事,更多專利申請和專利維權問題,歡迎聯系快法務的知識產權顧問,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