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個企業來說,年初要做很多上一年的“掃尾”工作,例如公示企業年報、做企業財報、進行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等等,所以都說年底和年初是公司財務最忙的時候。
而提到財務咱們就想到了一個與之息息相關的東西——審計,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企業的財務審計。
財務審計
財務審計,顧名思義就是對企業的賬目進行審核。
財務審計一般包括:
1、企業年報審計
2、企業財報審計
3、企業內部審計
4、高管離任審計
5、企業改制審計
6、企業清算審計
7、財產轉移審計
8、匯算清繳審計
9、專項審計等
當然也可以是“組合”審計,例如企業就可以用一次審計同時搞定企業年報和匯算清繳。
這些審計的方法和審計對象是一樣的,都是企業的賬目,所以都叫財務審計,只是目的不同,有的為了會計報表、有的為了匯算清繳。
通常,以下企業需要進行審計工作:
1.合資法規定,外資企業年終必須進行審計;
2.稅局要求年度累計虧損10萬以上的企業需做稅務年審;
3.企業也可以主動做稅務年審,如果是虧損的,可以用來抵減以后年度的利潤,從而降低以后年度企業所得稅;
4.企業有特定需求時,要做稅務年審,如:投標、項目需求等。
財務審計應用在很多地方,例如企業匯算清繳時,你覺得你公司平時的賬目不太適合匯算清繳,在填報納稅申報表時需要做的調整太多,那么你就可以請外邊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幫你做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審計,然后根據審計報告填報納稅申報表即可。
再例如企業破產清算的審計,不是企業自己想請別人來審計,而是拿著這種專業的審計報告到稅局、工商局才有說服力。因為審計報告是必須要根據市場和社會普遍接受的會計標準和審計程序出具的,而且還需要注冊會計師的簽名,因此可信度和準確性都極高。
請專業機構完成相關審計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不專業和不規范而引起稅務系統被鎖或異常,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匯算清繳
之所以上面老拿匯算清繳審計來舉例子是因為現在這個時間節點(2018年2月)正是匯算清繳的時間段。
法規規定,每年的1月1日-5月31日,所有企業都需要對上一年度的企業所得稅進行匯算清繳,因為企業所得稅是平時先按月或按季預繳的。既然是預繳,就會有企業繳多了,有企業繳少了,所以最后需要做一個“匯總”,再把預繳的稅額和匯總后算出來的稅額進行比較,多退少補的進行“清繳”,所以叫匯算清繳。
需要說明的是,沒有所謂的增值稅匯算清繳和個稅匯算清繳,因為企業的增值稅已經基于發票在每月(季)“繳清”,個稅也已每月由企業代扣代繳了。
與平時的預繳企業所得稅相比,匯算清繳是比較麻煩的,所以稅局才用差不多半年這么久的時間來讓企業完成這件事。特別是對很多中小微企業來講,以下諸多因素湊到了一塊,即使是有半年這么久,很多小微企業還是不能保證將稅務風險降到最低,而且這半年企業還得經營呢,不能老干這一件事啊。
企業本身會計制度的不健全、
業務往來的不規范、
財務人員的無經驗、
納稅調整的彎彎繞繞
納稅申報表的巨大填報量和復雜的邏輯關系(最新的匯算清繳《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版)》,有188頁之多)
所以在實務中,很多企業最終都會選擇“會計師事務所匯算清繳審計”這條路,既降低了投入到匯算清繳的成本,也將稅務風險降到了最低。
匯算清繳審計
現在市場有很多機構提供該類服務,若企業要選擇會計師事務所匯算清繳審計這條道需要準備以下材料:
會計總賬
資產負債表
損益表
明細賬
科目余額表(精確到末級科目)
發票、繳款書憑證
營業執照
章程等
過程中企業除了要提供上述材料外,企業的財務人員還需要與相應會計師進行配合和充分溝通。
匯算清繳審計的時間一般只需要一周到兩周。在這段時間內,會計師會根據企業提供的材料和匯算清繳的規則對企業的賬目進行審核,并給出調整建議,最終以詳細的《匯算清繳審計報告》的形式展現到企業面前。
然后企業的財務人員在充分理解該報告后,根據它的調整和指示填報《年度納稅申報表》完成匯算清繳。
你可能會說,說得輕巧,這些材料都是公司的重要資料,隨便就讓人帶走一兩周,這難道不是另一種風險嗎?
確實,但市場經濟就是有需求創造供給嘛,如果企業不想賬目、營業執照長時間不在公司,是可以要求會計師事務所“下戶”到企業來進行相關工作的。
說到這,相信你心里的那筆賬已經算的很清楚了,你可以根據你的偏好自行選擇匯算清繳的方式——可以多花點時間和精力自行完成,也可以花點錢請專業的機構快速安全的完成,把更多精力放在公司的業務經營上。
匯算清繳審計的審計時間并不長,所以費用也不會貴,一般是2000到3000元。